close

這是我的!

 

每當親友們聚在一起的時候,只要其中有 2歲左右的孩子,就不難聽到孩子大聲說出:「這是我的!」這種對話。大人們可別急著想勸說孩子不要那麼小氣或霸道,你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幫助孩子度過這樣的階段。

在小小孩的心裡,通通是我的

即時孩子口語能力還不夠流暢,他們在 1、 2歲這個年紀,已經會用自己的身體語言表達出「這是我的!」概念,他們會用自己的雙手環抱著想玩的玩具,甚至將東西藏到背後,在公園裡也可能盯著別人快要坐上去的搖馬,企圖把一隻腳踏上去,或用手扶著來「宣示主權」。

這個階段的孩子比較自我中心,又缺乏「所有權」的概念,他們會從自我有限的觀點來看事情,因而無法整體考量他人的需求或意圖,除了什麼都認為是自己的,看到別人玩的玩具,想玩玩看時,也會自然地拿過來玩。尤其當口語能力已經發展到會用代名詞「我、你」等字眼時,孩子最喜歡說的就是「這是我的」。

提供孩子充滿分享的生活情境

現代家庭孩子生得少,很多玩具與用品都是孩子獨自擁有,缺乏與人分享的和體驗的機會。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在與他人互動展現出合宜的「分享」行為,爸媽平時就該提供孩子一個充滿分享經驗的生活情境,讓孩子隨著年齡和認知能力的發展,學會符合一般所期望的「分享」行為。鼓勵、引導比批評、責備,更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建立行為,因此,爸媽千萬不要在他不願意分享時,責備他:「你是小氣鬼!小霸王」。

分享的能力,隨年齡和認知增強而進步!

其實孩子在 1歲左右,就會用手指著東西,想要與人分享感興趣的事情,也會主動拿玩具和食物給人;1歲半的孩子會想要幫忙做家事,甚至會主動將玩具拿給沒有玩具的同伴;而1歲半~3歲的孩子則會和年齡相近的孩子相互學習和模仿。這顯示出:孩子從小是有能力「分享」的,只是他們需要大人的引導。

把握時機,提供生活化學習情境

想讓孩子樂於分享,爸媽要做的就是把握時機,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情境,然後在孩子出現分享行為時肯定他。以下建議,供爸媽參考:

1.從遊戲中學會一起玩或交換玩
約幾個有小小孩的家庭一起玩,多準備一些玩具,或是準備大家可以同時玩的玩具,像是畫畫工具、積木或球池等等,再把遊戲空間做區隔,減少孩子們搶玩具的爭執。而當孩子想要玩別人手上的玩具時,你可以和孩子說:「你想玩他的小汽車嗎?那要不要用你的熊寶寶和他交換呢?」如果孩子願意交換,記得鼓勵他,他會瞭解分享是好的行為,而且分享並不是失去,反而可以玩更多。

2.示範分享,但尊重孩子的選擇與決定
大人要尊重孩子自己決定如何分享玩具。當孩子還沒有準備好要與他人分享時,爸媽可以先「示範」,例如,請鄰居們吃好吃的點心、朋友之間交換好看的書。你也可以在聚會中說故事或玩遊戲,引導孩子學習邀請其他人加入,鼓勵他表現出友善,唯有他自己決定要如何分享時,才會更樂於分享;同時,孩子漸漸會感受到,「分享」不僅可以是東西的共用,也可以是一起聽個好聽的故事,快樂地在一起呢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喬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