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,說穿了,好的保母,就是要有好的習慣好的人格特質,還要有容易溝通、並接受新知的個性

什麼是「好習慣」,除了觀察保母家的環境外,最好不要一次就簽訂保母,可以的話到保母家多走動幾次,若方便可行,儘量約對方有顧小孩的時間,(依照經驗,儘量約下午,需考量小朋友的作息,以不打擾小朋友為主喔)

觀察保母對小孩的對待方式,比起保母的片面之詞,習慣更容易說出一切

 

什麼是好的「人格特質」,小朋友的模仿性,在學齡前是最強的,尤其是小寶貝和保母每天相處時間超過十個小時,保母的個性若容易固執、或生氣或是容易有負面情緒,則容易影響小朋友的人格特質,希望小朋友的個性養成如何,家長和保母的個性深深受影響。

保母最好的個性是要夠樂觀

才能面對小孩種種狀況和壓力,並樂觀以對。這在跟保母訪談時,可以觀察出來的,你想要養成如何個性的小孩,必須還要觀看保母的個性,不可只在意環境的要求,人格的養成對小孩子更為重要。

 

何謂「容易溝通」、「接受新知」?觀念上的不同、教導方式的不同,也是家長最容易和保母起衝突的點,新手爸媽喜歡照書養,保母照經驗養,不能說各有錯,但要如何溝通、平衡雙方的方式。除了家長努力,保母個性也是要好溝通。好的保母要不斷學習新知,以前的養小孩方式,與現今相比絕對是大不相同的。這點有加入系統的保母,每年規定要進修20

小時,是很有幫助的。

 

 但是我在上課時,也發現不少同學,曠課(代簽名,只要不被抓到就會做)

上課發呆,達不到學習的功效,其實,這點也是看個人的,一個認真的個性,就是會認真,給與的證照證明,都只是一種外在表徵性,即使是通過證照考試,也不代表是一個好的保母,只能說達到保母的最低標準,最重要的選擇還是保母本身的特質。

 

 跟家長要學會溝通

,並非家長說一就是一,也非家長要求都當作耳邊風,這也是有經驗保母常發生的,保母顧小孩要努力到家長心悅誠服,如此才不會有怨懟。

 

台灣的褓姆大多數是為代養,非當教育一職,只養卻不教,不要輕忽教育應從小教起,當然,教導並不是完全是保母的責任,家長畢竟還是主力。但保母每天和小朋友相處這麼長的時間,不是要教導注音符號、數學、九九乘法等學科,呈現給家長看就好,

 

而是在日程生活中教導小孩如何有正確的生活方式和應用思考,學習獨立的精神,特別是人格的培養是在六歲前。

 

 

真正要當一個好的保母

,薪水是無法正比的,畢竟花出去的心力是相當大,相當是一個老師的身分,必須因材施教、有愛心,並真心合時宜為小孩引導,才是真正有良心的「保母」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喬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